您的位置:
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医院新闻

医者仁心让耄耋老人转危为安

发布日期:2016-06-24 来源:本站原创 浏览:

  入院时对医生拍桌子,指着医生鼻子大发雷霆的患者家属,出院时却紧握着医生的手,一定要送上锦旗!前后不过10天时间,如此戏剧化的转变,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。

  不久前,一位耄耋老人在三院突发急性心肌梗死,生命危在旦夕!但由于信息不对称,患者家属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过程的不理解,对医护人员高度质疑,眼看就要错过抢救的最佳时机,医护人员心急如焚。好在经过苦口婆心的沟通后,患者家属终于签字同意手术抢救,最终“笔签刀落”,成功将走在鬼门关的老人救回。

老人突发心肌梗死 家属迟迟不肯签字

  不久前,家住市区的王红英老人因为气急胸闷、咳嗽、恶心来到市三院急诊科治疗。在常规治疗处理后,患者病情并未明显好转,急诊医生考虑到患者有过心肌梗死的病史,决定立即针对性用药,并安排患者转至该院老年病科入院治疗。

  在安排住院的过程中,85岁高龄的王老太突然出现气急明显、嘴唇紫绀等危急状况。由于病情危急,患者需进入ICU(重症监护室)抢救。但由于患者的子女较多,分歧较大,且一直对老人的病情进展表示疑惑,“明明人是好好的来的,为什么挂水后病情反而加重了?”“你们这里医生的水平究竟行不行?老太如果出现三长两短,我要去投诉!”……面对质疑,医务人员耐心解释:“急性心梗的发病不典型,诊断需要一个过程,目前,我们已经及时发现并调整了用药,希望你们积极配合治疗。”

  由于患者家属一直拿不定主张,使抢救时间一点点流逝。此时,市三院的医护人员焦急万分,他们一方面跟家属积极沟通,一方面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对患者进行维持,争取抢救时间。在沟通过程中,患者的儿子情绪一度非常激动,甚至指着接诊医生的鼻子一顿痛骂……“将心比心,换了是自己的亲人,我们也一样着急上火!我们能理解患者心情,但救命要紧,我们只能苦口婆心解释,积极寻求家属的理解。”令人欣慰的是,经过三院老年病科医务人员和护士长几番劝解,患者子女的情绪才稍稍平息,终于同意抢救!

笔签刀落成功抢救 ICU“搬”到普通病房

  当天,市三院老年病科恰好是“80后”主治医师谭政当班。在如何实施抢救的问题上,子女们意见一直无法统一,一定要等家里“说得上话”的五儿子过来签字。

  时间就是生命!为了第一时间进行抢救,麻醉科、ICU的医生均已到老年病科随时待命,但是患者家属拒不签字,医生们也只能一遍遍解释立即抢救的重要性。

  所幸患者的五儿子半小时后赶到了医院,他在跟谭政医生以及老年病科主任龚亚驰反复沟通后,终于达成了抢救共识!

  这边,患者的五儿子刚点头认可抢救签下字,几乎同时,那边医生已经瞬间开通了患者的气管插管,“零时差”进行各种抢救……“当时,我就差求他尽快签字了,我估计再拖10分钟,老太恐怕就没了……”谭政至今想起来依然感到后怕。

  考虑到老人的病情比较危重,医护人员建议将老人转至ICU进一步抢救和监护治疗。但患者子女们表示经济能力有限,要求留在老年病科抢救,尽可能节约治疗费用。为此,谭政不断调整治疗方案,最终患者家属接受了院方提供的治疗方案——把ICU抢救“搬”到普通病房。

尽心救治精心护理 家属主动送上锦旗

  ICU抢救的患者住进普遍病房,不光是谭政,三院老年病科几乎调动了全科所有的医疗力量,全都集中到了这个病人身上。

  从中午11点开始接诊,到家属同意抢救、再到同意治疗方案,谭政口头沟通就花了整整3个小时。那一天,这位“80后”小伙子下午4点才吃上午饭,为了安顿好病人,他一直参与抢救到晚上10点……与此同时,病区的护理人员,个个都高度重视,抽调人手高频次及细致地护理巡查,随时关注患者病情。

  ICU的林金峰、张素燕两位医生,每天一有空就来询问患者病情,几乎成了老年病科的“编外人员”……在这样的情况下,患者的开销省了一大笔,但是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承担的风险却加大了不知多少倍!令人欣慰的是,随着患者情况的平稳好转,患者家属的怨气越来越少,并对医务人员在抢救过程中的尽心尽责表示赞许。

  一位高龄心梗患者,从濒死入院到转危为安康复出院,前后仅用10天的时间,花费仅万余元。10天的朝夕相处,市三院的医护人员尽心尽力,积极沟通,患者的子女们也由疑惑戒备的心理,慢慢转为理解、配合,最终在出院时特别给医务人员送上锦旗,上书——“精湛医术救生命,精心护理似亲人”。

  至此,三院的白衣天使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功“逆袭”。

(林卉芬)